
主講
感謝各位領導及各位來賓,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貴陽,這兩天大數據產業峰會給了我很多震撼,讓我感覺到仿佛穿越回到中關村甚至是硅谷。也很感謝組委會,感謝貴州,感謝貴陽。滴滴是一家很年輕的企業,再過幾天就是滴滴四周年生日。我本人也是一個80后創業者,四年前我和同事帶著80萬人民幣和改變世界夢想在中關村開始創業,我們相信互聯網會讓出行更美好,感謝這個時代,感謝國家對于互聯網的支持和對于創新的包容,因為有這樣的大環境,滴滴4年來才敢于不斷地創新,勇于突破,也得以高速發展。上周,滴滴專快車日均服務訂單超過1000萬單,平臺總體訂單超過1300萬單,這是全世界范圍內移動出行第一次突破了千萬量級。4年多發展,滴滴擁有3億多注冊用戶和1400萬司機,按照相關就業標準,在滴滴平臺上面實現個人直接就業司機超過100萬,帶動相關產業就業數百萬之多。這些數字大概是美國移動出行市場的5倍,遠遠領先于歐洲、日韓、印度等其他國家。
“互聯網+”交通,我們從規模到創新能力開始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所有交通工具都被互聯網連接到了線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三年多以來層出不窮地創新緩解打車難、出行難,提高汽車利用效率,緩解擁堵和污染。滴滴是分享經濟代表,原來我們在大城市因為打車、坐公交都不方便,所以只要有能力我們一定要買一輛車。發展了十幾年,中國已經有非常多汽車,以北京為例,北京有500萬輛機動車、3000萬人口,大概16%的人口擁有了汽車,這個數字在美國是50%。中國整體機動車的擁有比例只有美國的1/3,但是所有的城市已經擁堵不堪,這個是因為中國人口的密度和原來路網建設基礎的薄弱,中國不可能走美國的老路,汽車總量再翻三倍,人人都買車,所有大城市都開始限制搖號、拍賣、限購、限行。但是光堵不是辦法,出行是剛需,正因為這些交通領域的瓶頸,所以開始醞釀分享經濟。我們相信,未來社會并不需要每個人都買一輛汽車,而是大家共同分享一輛汽車,大家按照使用付費,汽車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才能滿足更多人的出行。
滴滴希望能夠整合資源,為大家提供高效、穩定、好體驗的出行服務。大家會慢慢開始思考我為什么一定要擁有一輛汽車,買一輛車只有4%的時間在開,卻要付出100%的成本,開車很辛苦,停車也很難,城市要為6%在閑置的這些汽車修建大量的停車場。所以滴滴不僅僅是在推動出租車產業和整個出行行業變革,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改變未來汽車擁有的方式。
這場變革的另一側是司機,滴滴平臺一共有1400萬注冊司機。專車、快車司機是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他們中80%是兼職干專車和快車。我們做過調研,專快車司機里面,絕大多數是男性,以70后和80后為主,大多數在承擔家庭主要經濟責任。不久前,我們去武鋼調研,有很多職工已經開始兼職干起了專快車貼補家用,也有很多下崗職工是全職在干滴滴養家,光一個武漢鋼鐵就有超過5000個專車快車司機,滴滴是他們收入的來源和希望。分享經濟降低了就業門檻,像這樣的司機全國超過了1000萬,服務好他們也是滴滴的責任和使命。過去3年的時間,滴滴讓乘客的出行更美好,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提升司機的幸福感和社會地位,讓勞動者有尊嚴,讓司機這個職業受人尊敬。
滴滴也在致力于打造世界領先的智能交通引擎,智能地把用戶的需求和所有交通工具聯結在一起,我們相信,未來每個人的出行和交通資源會像飛機一樣統一的接受調度,從而實現整個城市效率最大化,也提高每個人出行的體驗,降低成本。
讓出行更美好,就是轎車不用等,路上不用堵,一路好心情,滴滴才剛剛開始。我們建設的智能交通引擎滴滴命名為潮汐,因為出行需求像潮汐一樣一波一波。我們努力推動滴滴體系內電動車的普及和投入無人駕駛的研究,我們相信,工業時代是機器替代體力,而信息時代機器將會替代腦力。滴滴希望能夠打造一家世界級科技企業,我們會全力以赴投入建設潮汐系統,我們非常欽佩貴陽對于大數據時代的前瞻性和投入,舉辦這次數博會,引領時代發展,我們也期待與貴陽在交通大數據方面展開合作,惠及市民。
感恩這個時代,感恩中國“互聯網+”的國家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有了滴滴這樣一個年輕的“互聯網+”的創業公司,感謝分享經濟的國家政策。聽到李克強總理剛才演講中對于分享經濟的闡述,作為分享經濟前沿的實踐者,我們倍受鼓舞。滴滴還很年輕,我們的使命是讓出行更美好,讓司機受人尊敬,打造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夢想才剛剛開始,我們堅信,感恩中國的發展,互聯網時代新經濟大有可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