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講
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上午好!
我們是做安全的,安全是踩剎車的,所以我今天主要還是談談安全問題。非常榮幸參加這次大會,這次大會的主題叫“數據創造價值、創新驅動未來”,和我們去年舉辦的IFC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主題叫做數據驅動安全如出一轍,不謀而合。下面我談三個問題
第一,大數據也是雙刃劍,可以造福社會和人民;同時,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同樣會損害社會利益和公眾利益。剛才百度的李總講了人工智能,它確實是令我們沖動和向往,像自動駕駛、無人飛機,但是要是實現自動駕駛就需要把大數據源源不斷的從端傳到云,再從云去指揮端。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是被網絡劫持數據,那么無人機和自動駕駛的汽車將遭到破解,而且它的方向將失去主人的意味。智能家居是我們向往的生活,也將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比如說下班路上可以用手機遙控烤箱、豆漿機、洗衣機等去工作,但是如果這些大數據被黑客通過數據欺騙的手段來進行替換的話,這樣一些智能家居硬件有可能變成傻瓜硬件,也可能成為傷害我們的利器。當你回到家的時候,黑客可能會遙控你的洗衣機,以90度的溫度、1200轉的轉速轉了一天了。前一段時間,廣東警方破獲一起最大的網絡欺詐案件,一個叫葉世廣(音)的黑客,17歲,通過網絡攻擊獲取了多家銀行用戶姓名、卡號和密碼,然后組織人在網上大肆盜刷信用卡,涉案金額15個億人民幣,涉及銀行49家。今年2月份,發生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網絡盜竊案。孟加拉國央行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賬戶被黑客攻擊,盜走了8100萬美金,孟加拉國央行的負責人說,如果當天黑客不發生一個拼寫錯誤的話,還有一筆10億美金的交易要發生。所以,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安全問題就會影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19日網信工作座談會上說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所以各級政府和企業發展大數據的時候不要忘記考慮安全問題。一個云的大數據中心一旦發生重大安全泄露事件,有可能導致中心失去客戶。
第二,傳統的安全思路已經沒有辦法解決大數據安全問題。傳統解決網絡安全方法就是劃分邊界,我們把內網和外網隔離開,把業務網和工作網隔離開,用終端設備來隔離風險,守住網絡邊界來解決安全問題。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云技術出現,我們的移動終端在4G、WIFI和有線電纜當中穿梭,網絡邊界實際已經消亡。360安全中心每天監測到新的木馬樣本超過1000萬個,每天發現的軟硬件和網站漏洞超過120個,每一個木馬、每一個漏洞都可能用來攻擊我們預先部署的安全設備和安全軟件。去年12月31號,烏克蘭電力公司網絡遭到攻擊,造成有史以來第一次因為網絡攻擊導致停電的事故。今年3月,與敘利亞有關的黑客組織,通過網絡攻擊控制一個水廠化學物品的配方,導致這個水廠停止供水。如果一旦沒有發現這樣的攻擊出現的話,我們喝的水有可能是毒水。事實上,網絡攻擊每天都在發生,中國是網絡攻擊最大的受害國。360天眼實驗室去年監測到一個海蓮花的黑客組織,專門針對中國海事機構、海域建設部門、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展開精密的定向的網絡攻擊,時間長達三年。這些例子都說明傳統的網絡防護方式已經失敗了,解決大數據安全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第三,用大數據方法解決大數據的安全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19號講話中首次提出了新五條網絡安全觀,其中談到網絡安全是動態不是靜態的,依靠安裝幾個安全設備和安全軟件就想永葆安全的想法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樹立動態、綜合的防護理念。針對如何面對變幻莫測的網絡攻擊,總書記就提出來要“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無形”,要求具備全天候全方位網絡安全態勢的感知能力。這些論述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用大數據的方法解決大數據的安全問題。現在黑客想進入我們系統已經不是難題了,但是他們進入網絡之后一定要尋找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數據,在他們找到數據、拿走數據之前,如果能夠及時發現,我們就可以切斷攻擊,找到源頭,并且舉一反三,采取措施,這樣我們的網絡也是安全的。一個人可以把他的面容、聲音乃至于指紋偽裝起來,但是他沒有辦法偽裝他的行為,這就是數據。所以,數據能看穿一切,數據也能說明一切,在網絡上任何的網絡行為都會留下痕跡。一個黑客在互聯網上的行為和正常員工的網絡訪行為是不一樣的,利用大數據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是否被攻擊,我們被誰攻擊了,攻擊者對我們什么樣的數據比較關心,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掐斷這樣的攻擊,這種方法就叫數據驅動安全思維下全新互聯網安全體系,這道新的安全體系包括漏洞挖掘技術、網絡攻擊技術、還有軟件樣本分析技術,以及網絡地質解析數據庫、網絡訪問數據庫、文件黑白名單數據庫等等由各種大數據組成的龐大的大數據體系和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它是“傳統安全+互聯網+大數據”。十年以前,360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大機遇,率先以免費殺毒的創新模式普及了國產安全軟件,用戶覆蓋度達到96.1%,我們由此也掌握了全球最海量的惡意軟件大數據庫,有了這些大數據,再加上360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我們研發出了國內唯一的一套全球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地圖——天眼。基于這個感知系統,2015年我們發現了29個針對中國政府發動APT攻擊的境外黑客組織,它的攻擊范圍遍布31個省,控制了中國境內重要的系統里面的數萬臺電腦,最長的潛伏時間達到8年之久。
總之,用大數據的能力對網絡攻擊能夠做到看得見、管得住,這次我們也把這套地圖帶到了數博會,下午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今天下午我們還借助數博會這個平臺發布保護智慧城市的三款大數據產品,也歡迎大家能夠蒞臨指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