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演讲| 数博会官网

真人做爰A片免费观看茄子视频/午夜射精日本三级/少妇被猛烈挺进爽爽A片软件/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主講

 政府開放數據平臺——開源,開放標準與開放數據

  大家下午好。我帶了計時器,翟總講得非常精彩,我也聽得欲罷不能,但我要控制時間。前面浪潮講的是政府開放標準以及開放數據,和數據商品化的關系在哪里?我特別要說,微軟在云上面有應用商店、數據商店,比較了解什么是數據商品化。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幾年,微軟不斷地往開源、開放的方向移動,不斷往這個方向前進,開源、開放包含應用、包含數據,會是這個時代以及下個時代成長的發動期。剛剛我接受采訪,他們問我:“你對數據商品化、數據開放有什么觀念,有什么想法?”。政府的信息公開化和數據開放是一回事嗎?不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引用我非常尊敬的鄭博士的說法,政府的信息公開就像政府炒了一盤飯,公開給大家吃,大家可以加一點蔥花之類的。但是數據公開是什么?數據公開是給你米,而不是一盤炒飯,要做把它成蛋炒飯、饅頭或者其他的花樣都可以,這才是數據公開,為什么呢?今天跟浪潮的武總說到政府開放數據平臺的原因是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最大的開放數據的擁有者。我們繳稅,得到各種政府服務。但其實政府還有好大的金礦沒有開放出來,就是數據,如果能夠開放出來,國民經濟、全民的知識的權利都會得到很大提升,而不是把飯炒好以后吃這個飯,這就是開放數據和所謂的政府信息公開是不一樣的概念。

  政府開放數據,分寸在什么地方?我認為有三個,只要這個數據不牽涉到國家安全,不牽涉到個人隱私,不牽涉到商業機密部分,有適當的立法來保護數據使用、數據的引用、數據的公開,如果這個方面做好的話,可以引導國民經濟生產力,我相信是不可限量的。為什么說這么多?政府開放數據,走開源、開放的道路,跟微軟曾經走過的道路很接近,微軟走了很多年,封閉、避源、商品化,但我們發現要把基礎的原材料能夠開放出來,其實參與開源與開放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圍繞開放技術,也就是我現在所做的技術,三年以前成立這樣的公司,我們所做的就是在微軟技術以及非微軟技術之間搭建橋梁,把好的非微軟技術引到微軟的平臺,把微軟好的性能開源出去、開放出去。第一,我們所做的一個是在云計算上面,一個是在移動端,如手機、平板、電腦。在云和移動端之間所扭轉的就是應用和數據,數據可以是商業數據,可以是開放數據,也可以是大數據。怎么做這些事情?我們通過開源的項目,開源的軟件。第二,推動開放標準。第三,跟開源社區做非常緊密的合作。經過三年的努力,現在微軟全心全意在走向開源。微軟開放技術也達成了歷史使命,從7月1號開始微軟開放技術回歸到微軟。

  今天為什么先介紹微軟的開放、開源?先把歷史介紹一下,我們是有資格來說的。微軟在開放性上面,以前說微軟開放,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只要把源代碼開放出去就是開放。現在很多的開源界的人還是這么想,只要開源出去就是開放,但我要告訴大家,這個已經過時了。在移動計算和云計算、大數據時代里面,開放不僅是開源,開放包含四個層面,第一,軟件的開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二,大家都跟隨一個標準,而不是你開源我開源,大家彼此語言不相通,你談你的我談我的,開放的標準是開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第三,互操作性。我舉個例子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比如微軟的云計算,在安卓的手機上的信息要推送就要通過百度,所以我們跟百度合作。跟新浪、微博作為個人身份認證、登陸很多服務時,就用微博、QQ,微軟也跟它們合作。百度和新浪、騰訊,它們的源代碼不是開放的,也不一定遵循業界的標準,這時候就需要公司跟公司之間彼此維持一個互操作性。所以開源、開放標準、互操作性兼并的話,可以說是開放。這幾點加起來要說的就是這些東西都需要人來做,不管是政府、軟件公司,還是程序員、企業,必須要人來做。那些人聚集在一起,這些社區有的做開源,有的推動開放標準,有的推動互操作性,這幾個加起來,就是微軟這十幾年來所學到的,什么叫做開放。所以我鋪墊了一大堆,微軟真的愛開源,這不是隨便說的,是經過篳路藍縷,經過很多年的積淀厚積薄發。就是因為在移動的時代、云的時代、大數據時代,如果不走開放,不走開源,不走標準,不走互操作性,任何公司都沒有辦法在云的時代、在大數據的時代走遠,包括微軟。

  簡單說一句,全球最大的開源項目網站——Hadoop,差不多幾百萬的開源項目,這些數據都是實時的。到2004年、2005年已經有1600個開源項目和開源社區合作。談到大數據,其實2008年開始,我們就對大數據最原始的開源的項目貢獻源代碼。這顯示一個結果,就是微軟怎么樣讓開源在開放里面一路走下來。微軟在全球、在中國也參與了很多標準互操作性的標準工作組。等一下提到一個標準——跟開放數據相關的標準,跟今天提的開放數據絕對有關聯。談了這么多,開放、開源、互操作性、標準等等,把它落地實踐,在一個公有云上面,或者移動端上面。這里面在操作系統的層面,不管是Linux、Windows,或者是數據庫、開發框架、語言等等,都是全面支持開源的軟件。

  對微軟在開放方面多年的投入,下一個我要講的是開放的數據有三個部分,第一個是開源運動,可以從個人,也可以從政府開始,這不用多說。另外,開放的標準、數據標準有哪些?如果在國內能把標準溝通清楚,甚至互操作性溝通清楚,可以談開放數據。后面談一些實際建設的一些開放數據的平臺,在全球有十幾億的用戶。先講個人,在座有沒有很多人看過TED?T代表Technology,E代表Entertainment,D代表Design,就是技術、娛樂和設計,里面有個talk是關于統計和大數據的,里面有個大師特別有激情,拿一個超長的棒子在舞臺上跳來跳去,各國政府提供的數據來做有趣的統計和分析,里面有東方的崛起,鼓勵大家看,有中文字幕,非常好。這個圖是中國和印度在2048年人均收入會達到美國今天的收入,更有趣的是日期都定出來了,是7月27日。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是我兒子的生日。那天為什么是2048年7月27日?因為是這位先生一百歲的誕辰,根據統計分析到2048年7月27日,中國和印度的收入可以達到差不多美國人的收入水平,這是一個統計的、大數據的狂熱愛好者,對東方和發展中的地區也非常了解。這點有很多資料,大家可以上網去玩。原來中國在過去某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收入狀況等等,趨勢是怎么樣的,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回到前面說的什么叫開放數據?它可以廣泛地、便捷地讓人和機器獲取公開數據,跨越技術法律使用的鴻溝。剛剛幾位專家提到,現在很多的政府開放數據,第一,政府跟部門之間有很多鴻溝,怕這個怕那個,怕影響到法規之類的。第二,放出來的東西其實質量不是很高,不能為人進一步的挖掘和使用,也不是機器可以獲取的形態,還有很多技術門檻、法律和使用的門檻。在全世界很多國家,考慮到這一點,也做過了很多實踐,獲取了很多教訓,它的來源是什么?我們是納稅的公民,納稅產生很多東西,這個數據是不是我也可以享用?為什么要經過你炒一盤菜我才吃?為什么不能在里面創造經濟價值?但是什么數據能為廣大公民享受他應有的權利來使用?有三點:第一,不能和個人隱私相關;第二,和國家安全無關;第三,不侵犯到商業機密。這些考慮立法,考慮清楚以后,讓想使用他的企業和個人,引用相關的法律規章,把數據的來源清洗干凈,這些可以讓機器隨便公開。

  歐盟做過數據公開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給歐洲帶來經濟價值,到底來源是什么?可以看到是一個很多的國家,像澳大利亞、美國、英國、世界經濟論壇、新加坡等等,它們對政府開放數據,讓市民使用,提高經濟增長,提高施政的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務的質量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包括肯尼亞也在往這個方向走。中國政府公開非常有問題,各國政府都在這么做,很多民間企業、個人,或者是社區,他們想分享數據的時候怎么辦?或者是遵循一定的標準,或者是大家同意來做互操作性。開放數據就是數據交互的一個共通的語言,怎樣搭建彼此語言的規范?用微軟、IBM,很多公司,以及大量的公司提供開源的項目、跨平臺多語言的實現。另外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叫CKAN,做了開源的內容、管理的門戶,里面開放數據的目錄、索引都是在公有云上面。后面這兩段是我加的,為什么?因為在中國把這個東西跟它合作,把它本地化,做了一些本地化政府所需要用到的模板,做好以后貢獻到開源社區去。在這個主流里面,我們做本地化,這些本地的模板,相關的已經接受了,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采用這樣的模板。根據開放的標準以及開放順序的門戶結合,這個已經很細節了。但我要告訴大家,這個架構已經是在國內外,尤其是在國內,已經做實際落地的實踐,而不是一個標準、框架拿出去。而是在國內有人在用,把原始數據自動上傳,包括數據的檢索、數據的存儲、數據的可視化、地理空間的調用。這段很有意思,地理空間很快,比如免費自行車,怎樣讓人家看到自行車什么時候用得最多,或者哪個地區都沒人用?政府可以調用免費的自行車,還有餐館的食品安全信息等等。數據發布部分,怎么樣做各式各樣豐富的界面,透過社交媒體、第三方可視化工具,這些都是實際的,而且已經在實現當中。

  剛剛講了開放數據的標準、開放數據的平臺等等,下面我們看一些案例,什么叫Gapminder.org,這個可以自己玩一下。這個講的是中國和美國在人均收入和它的壽命的長度的比較,貴州很早就被提到,從一九三幾的數據開始,上海人均收入和國民的壽命事實上超過了美國的平均值。大家知道美國人均壽命最低的是哪一個城市嗎?是華盛頓。所以是很有趣的,在收入方面,我們要追上美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人均壽命,中國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在中國開放風起云涌,上海是2009年開始的。微軟在幾個項目里面,比如武漢市開發區政府開放數據平臺,做了很多相關和政府開發數據來幫助經濟開發區的這些企業了解政府有哪些服務。也讓這些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可以獲取到自己相關的運營數據,可以開放出來。在西安西咸,這里面有兩個應用,其中一個應用比較有意思,就是渨水的治理這么多年來都沒什么進展,現在怎么把它變好了呢?把政府治理水污染的信息發布到網上,同時用社交媒體進行追蹤,政府抱怨水的污染。所這兩個結合在一起,發現民眾有知道的權利,知道政府做哪些東西,怎么樣治理渨水,同時有反饋渠道,他們發現通過社交媒體這些負面反映的曝光率大幅度降低,這就是政府開放數據的好處。

  西咸還在做另外一件事情,西咸有一個項目叫海綿城市,西咸非常缺水,要把城市變成一個海綿,能把降雨這些東西能夠相關循環使用,能讓西安的弱水的再使用率達到40%,而不是完全流失,用了數以萬計的物聯網的傳感器收集信息,背后把這些數據傳到微軟的公有云的大數據上來。然后針對地考量,到底海綿城市的效率怎么樣?應該和哪個方向結合?這就是政府數據公開跟物聯網、大數據結合的美妙之處。

  這是我最后一張片子,大家聽到這么多,覺得好像很多人也在做,個人在做,社區在做,政府在做,我可以做什么?我們怎么樣采取下一步行動?大家到這個網站看一看,包括微軟的技術網站,到各國政府看一看,我講的都有中文翻譯。TED上面的,東方崛起,還有一篇文章我給大家推薦一下,鄭磊在復旦大學的這篇文章非常好,歡迎大家隨時聯系我,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